悔过与牛歌(民间传说)

作者:周丕福 日期:2023-03-27 来源:民间乡土文学点击:16045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礼舍江畔的龙潭山脉,有一个村子叫大光山,不闰耳之名,先祖们却留下了一个动人的传说。

大光山海拔高,坡层叠起平缓,说来也怪,村子附近方圆几里,不长树木只长草,满山遍野全是青一色的天然草坪。这山特别,视角不同,造型其异。由西望去,尤为惹人注目,犹如一位身着绿裙的少女,手托下额,打着盘腿,坐视远方。似乎在来往的过客中,寻找什么,或者要倾吐伤心之事又或者在觅寻自己的相伴人,那些云雾形成扮饰的彝家“桂花”头饰,在阳光下,微风中,碰撞出星星点点灿烂的银花,五光十彩。胸前金瓶似的小山,丰满至极,引人咂舌,显得端庄秀丽,使人流连忘返。由东望顶峰,如一朵巨型的磨菇撑着蓝天,气势宏伟、庞大。每当夕阳西下,是一天中最美丽的时刻,那一丝丝一缕缕千变万化的云朵,异彩纷呈的造型,在夕阳的映衬下,透射出绚丽的彩霞,像望花筒一样,轻轻地从它身旁飘渺而过,绘制出一道道一幅幅仙境般的夕阳画卷,难怪它隐藏的真实地名“美女山”。传说是天庭的七星女,由于她迷恋凡间,爱不可收拾,天庭大帝只有把她放在这里,果真,名不虚传,只不过她的身着入乡随俗罢了。

大光山是老天爷的自留地,掌上明珠,七星姑的化身。对它可谓无微不至,酷热,撒下轻雾,覆盖草坪。而雨季,太阳公公把握分寸,透过云层,给小草披上微笑和快乐。这天时地利人和的地方,本应穿吃不愁,万事如意。却事与愿违,仍过着衣不遮体食不裹腹的苦难日子。村民们没有什么渴求和奢望,最大的心愿,能吃上一餐饱饭,能过上一天好日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盼望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庚年卯月,离大光山村不足半里的地方,远道迁入一户人家,主人林世光,祖辈擅长养殖,为人因功积德,乐为善事。没几年,繁殖了上千的牲畜,用他的话说“一家富毛贼多,百家富毛虫助(六畜)” 。他没忘本,没忘大光山这片土地给他的所有,他把自家的牲畜,留下少量再繁殖外,全部无偿地分给大光山所有农户人家饲养。给牲畜,帮指导,畜多肥多庄稼好,做梦一样“昨天才听牛羊叫,今天就是满山岗”,这是大光山新来林氏入迁后改变生活的真实写照  , 村民们称林世光为“圣客”,平时相逢都要低头叩拜感恩。

却好景不长,林世光生了两个不争气的儿子,老大林木,老二林森。弟兄俩好吃懒做,游手好闲,放牧不赶到草山,而是赶在大光山村民家的青稞地里麦地里,大撒大放,目无众亲,成年累月,不管不照,无论豹子拖,还是豺狗咬,毫不在意。把父亲分给村民的牲畜当成欺压农户村民的资本,任意践踏,村民们看在林世光给的一顿饱饭份上,忍气吞声,二话没说。

时间久了,老天爷看不下去了,动用了天理良心处罚。那天正逢全家为父亲举办六十寿辰出去牵羊回家宰杀之际,突然晴天霹雷,一声巨响,雨点般的闪电光束,全落在林氏父子和在青稞地里的牲畜身上。村民们听到惊雷后,往庄稼地里跑,只见那些牲畜木鸡似的,一个个跪在庄稼地里。父子三人浑身油黑,不省人事,像火堆里抛出来的火柴头一样,东倒一个,西倒一条。幸好村里有一位知书达理老人,忙找来柏树叶,给他们浑身清洗急救,经过反复清洗,终于在他们脊背上,露出了两个带有锥形烙印的大字—“悔过”。知书达理的老人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一边看着气息阴阴的三父子,一边对在场的村民说:“这是罪孽啊,”。村民们谁也没说什么,忙把他们背回家,让父子休息静养,期盼早日康复。

没多长时间,三父子很快康复,知书达理的老人把那天所发生的事和身上清洗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给林家父子,林家父子听后,三鞠躬“感谢老人,感谢村民,不计前歉,仇将恩报” 。老人的话后,林家父子一直沉思在反思反省之中,反复思考着如何“悔过”,如何自新,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大光山人。

为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林世光带着两个儿子,挨家挨户磕头善护,感谢村民宽厚待人。仅用口头感谢,教育不了自己,也教育不了两个儿子。他反复想,为何不以老黄牛为榜样,牛是屈犟的牲畜,却教了为人任劳任怨,勤恳耕耘,难道人教不了像它一样吗。

于是,农历三月十九这天,正逢村里知书达理的老人家开耕,大清早,父子三人扛着犁耙家什来到地里,父亲把两个儿子像牛一样,套上耕绳,用牛担架起来,自己扶着犁把。右手高悬扬鞭,首先狠狠地挨了几鞭,一边甩着鞭子一边大声吆喝:“老子儿子不是人,今天悔过来耕地,自打今日悔过后,一心做个大光山人。架!儿子,快走!” ,又是几个劈头鞭,没走出几步,儿子的脊背上清一块紫一块,只要谁落后半步,那高悬的鞭子就落在谁的背上,一边扬鞭,一边没完没了地念叨着:“没良心的儿子,爹管教不严,放牧不到草山,而在庄稼地里,糟蹋百姓,欺压百姓,天理不容,今天给知道了,老天爷惩罚我们,要我们父子向老黄牛学习,诚心悔过” 。一边犁着一边抽打,两弟兄没回头,一个劲地拉犁,父亲看着血淋淋的脊背,心不辞手不软,在抽打声中,父亲担心儿子,只顾拉犁,不顾抬头看路:“儿子,来到地边了,该回头的要回头”。看到两个儿子拉犁卖力,有悔过念头,百感交集,在鞭打声中唱起了牛歌:“二恶(指两个儿子)回来,我的两个乖乖,丑事恶事莫要做,重新做个诚实人,自打今日拉犁后,牢记小锅铁铸呢” 。听歌声的口气快要停鞭了,殊不知接着又是狠狠的几鞭。弟兄俩坚持不下去了,挂着肩上的耕绳,回过头,向父亲求饶,浑身湿淋淋的,分不清汗水泪水还是血水,面目全非,眼前虚幻连爹辫不出自己的儿子,跪在父亲面前,求父亲鞭下留情:“爹,我们认错了,不要再打了,从今以后,我们改邪归正,做一个行德善事的人”。两个儿子揩干泪水,看见父亲的左眼流着鲜血,父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直言:“只因‘耕地’时,用在‘牛’背上的鞭子抽打过猛,鞭头反转回来,伤了自己的眼睛,儿子记住,这是父亲教子不严,同儿子拉犁耕地一样,这是应得的惩罚—悔过” 。

从这以后,人们为了永远记住父子“悔过”的教训。民间新建了庙宇,传道家德家风,并规定三月十九这一天为“子孙会”。农家人耕田耙地,每到田边地角,吆喝耕牛回头,唱起了牛歌:“我呢阿乖佬,乖乖呢,叫你回头你回头,喊你踩沟你踩沟” , 一直沿袭至今。随着时代变迁,在原来牛歌里填上了许多情感对唱的山歌词儿,从这边唱到那边,又从那边唱到这边,高亢的牛歌声,引来了不少在野外做活,爱好山歌的姐妹歌手,一边扶犁一边对歌,拉犁的老黄牛随着主人的使唤,乖乖地,不偏不离,齐步前行,沉浸在主人弯转动听的牛歌声中。

本类最新